学员说 | 自然教育的梦—走走停停的蜗牛

2017 十二月 星期六



我想我的拖延症是不会好了,好吧,我是一只走走停停的蜗牛。


两个月前的培训,一个月前的记录,现在才整理。什么时候我才会再次开启自然教育的征程呢。也许我还需要积蓄更多的能量,也许还需要一个契机。


参加紫米的契机是?

今年国庆3号到7号,我参加了上海小路自然教育的紫米培训。在这之前酝酿了很久,前年的时候,因为培训时间长费用高,孩子还小,计划就被搁置了。

后来一直想要再学点什么,直到今年又看到小路的紫米培训,好像又找到了方向。


从报名到缴费就拖了很久,为了其间对小路有个更好的了解,为了确认自己对自然教育的兴趣,先去浦东参加了周末培训。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256.jpg

(9月23日在浦东参加一小时自然时光培训)


回来后还是纠结,孩子爸爸难得回家,要把孩子扔给他五天,特别是还要放弃中秋节跟全家团聚的机会,这真的可以吗?


一直拖到缴费的最后一天,9月30日中午和孩子步行到学校,走在学校旁边的绿化道上,我们发现了一种像花苞一样的果实,扒开来看它的种子;看到了有些树的树干上满是灰白的刺蛾茧,大多数茧都已经破了,我们找了好久竟然在桂花树的树枝上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就在那条短短的绿化带边我们玩了近一个小时。


我感受到孩子对自然的好奇,也感受到自己对自然的喜爱。我也有一种深深的遗憾,我无法引导孩子进行更深入地观察探索,我还需要学习更多。回到办公室,我终于点开了缴费链接,带着欣喜点击确认。


开启紫米之程

10月3日清晨5点多,我坐上了一位顺丰快递员的顺风车来到了上海南德农庄。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04.jpg


此次培训白天活动丰富,自然体验、理论培训、课程设计、实践操作,干货满满;

每次休息都只有五到十分钟,不够上厕所,不够抽根烟(哈哈,我们70后小伙伴的一个梗);

中午趴桌上休息,下午必须靠咖啡支撑;

3号5号晚上晚修到九点,6号晚上夜观到十点多。


室外体验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07.jpg

  这是整个培训最精彩最与众不同的部分,每一次体验都打开了我们的五感,引领我们去认识自然,亲近自然。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10.jpg

  紧紧地揪着前面队员,你以为艰难,其实只是踩了瓦片走过稻田跨过矮篱笆。


  蒙上眼睛,用触觉去认识一棵树,时不时还会发出尖叫声,除了粗糙的树皮还有黏黏滑滑的软体动物。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12.jpg


自然观察

  一群人与一只羊安静地对视二十分钟,一片树叶上有十几条毛毛虫在啃食,杂草丛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岁月静好,寂静的黑夜中只有蜘蛛还在勤劳地织网,白天飞不停的蜻蜓展开透明的翅膀停贮休息……

  只有在自然中,我才能感受到,我们和其他的生命和谐相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15.jpg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17.jpg


课程设计培训

  这是脑洞大开的一个下午,每次觉得才思枯竭的时候彼此又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20.jpg

参加体制外的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彼此的视角不同,会有很多启发。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建立在学情基础上需要学生达到的目标,而小路的方法非常新颖,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商业性教育机构,他会从活动所有利益方的需求出发,制定情感目标、实践目标、知识目标、其他目标等。再根据目标设计方案。这种方法让我反思,我们制定目标时只考虑了学生的原有经验和能力,却很少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他们的需求。


课程筹备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23.jpg

这是紧锣密鼓、暗流涌动的夜晚,六点组建新团队公布课题,九点形成方案,九点半微信公众号发布招募。从发布到实施中有半天时间。一个人设计课程并不难,难的是一个新团队,团队里有70后80后90后,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背景,我们能顺利协作吗?出乎意料,正是这个老中青的结合促使我们成了最融洽的团队。



这么高强度的培训,我们却乐在其中。对于成年人来说,能够找到自己的爱好回炉再造不容易,我很享受这做学生的时光,更享受在这安谧的大自然中学习生活。



活动开展

终于到了真枪实干的时候,在小鱼的连哄带骗下,在啄木鸟本地同学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终于招募到了六名小朋友。


说实话,一开始,我的内心是比较轻视的。平常在学校都是一对六十个学生,今天六名学生居然配备了一名主讲、两名助教,还有摄影员、观察员,真的是要笑掉大牙了。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26.jpg


顺顺当当地,大家围坐在地上准备破冰游戏的时候,主讲还在介绍游戏,一个名叫“蝴蝶”的女孩和她熟识的一个男孩“老虎”吵了起来,蝴蝶一生气,站起来跑了。我懵了一下,连忙起身去追,不能硬抓,只能智取,和她玩木头人的游戏总算把她哄了回来。第二次,我一边追一边夸她,说尽好话,她却说,想拍马屁,没门。真是人精。第三次,老虎跑了,我已经追不动了。幸亏,我们还有另一位助教。两个孩子竟然把我们弄得措手不及,我暗想,上海的孩子都是这么自我放飞的吗?


但是,观察植物做自然笔记的时候,孩子的专注让我敬佩,特别是蝴蝶,安安静静地观察记录,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小路的老学员了。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28.jpg

(“蝴蝶”和“老虎”)


原来带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样的要备课,还要先踩点。由于是室外活动,场地、安全、孩子的生理需求,过往行人的影响都要仔细考虑。


以上记录于10月20日,现在已经不想修改也不想写结尾了,因为路才刚要开始(yinwei lan) ……


微信图片_20180102142331.jpg


以上文字from紫米学员 蜗牛



更新版底图.jpg


Copyright © 2016. 沪ICP备17000937号-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