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货 | 信手拈来的游戏

2017 三月 星期二


南北货

南北货是小路2016年新增栏目,我们将分享自然教育行业干货,带你了解行业动态,思考行业现状,分享行业案例,提升自然教育工作者的自我修养。


在自然教育的表达形式里,自然游戏或生态游戏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多自然教育工作者或爱好者,开始以“自然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大家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在前一期的南北货中,分享了《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中的游戏方式。今天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运用教具设计自然游戏与自然游戏的创新性。


曾经很好奇,为什么任何年代的孩子都很喜欢“剪子石头布”与大风吹、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而反思不少生态游戏在现场十分受欢迎,却无法广为流传?

之后发现不同时期,剪子石头布的玩法是不同的,但是主要原则却未曾改变,所以当我们不能像约瑟夫・克奈尔先生能够从0到1去创造不同的自然游戏,却也能在原来的游戏基础上进行改编与创新。



1

魔法卡片

我有一套英文原版的食物链卡片,每次使用时,必须详细描述一遍规则。直到有一天,我把卡片给孩子们自己去研究如何使用,结果他们并没有按照食物链的方式来玩这个游戏,而是对卡片上的图案产生了兴趣,他们临摹起卡片上的图案来,还玩起动植物分类游戏。


1.jpg


后来我尝试使用这套卡片进行紫米培训的破冰游戏,玩法是“选择一张能够代表你的卡片”。看名字就能明白游戏的主题和操作方法。

在实际过程中,有人选择了种子的卡片,因为她现在可能无法让种子发芽,但是正在积累能量;有人选择了猫头鹰,因为自己是夜猫子;也有人选择了腐烂的木头,因为她觉得自己很渺小却也能够做出贡献,如同微生物一样。

每一个人选择了卡片,通过卡片上的图案来介绍“我”,不再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工作单位是什么”,而是一个有个性,与自然有共性的“我”。


每一种教具都是死的,如何去运用,把它变活?

一套卡片有一千种玩法,一千种玩法可以有一万种目的,在选择教具与游戏的方法之前,作为引导者要先想好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这个游戏要将参与者带入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2

自然物-种子

自然游戏的教具可以是从大自然收集到的自然物。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种非常容易觅得的教具——种子。

种子涉及的自然游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用来分组的种子对对碰:

在一个不透光的布袋子里放置不同的种子若干,根据分组需求,种子的类别代表分几组,每种种子的数量代表每组成员人数。

每人抽取一颗种子,不能直接看,而是把手放在背后面,用触觉的方式找到跟自己相同种子的伙伴。

相同种子的伙伴分为一组。

这些种子可以是日常见到的,也可以选择与活动现场有关的种子。比如在农场里做活动可以用各种豆类的种子,在森林里可以用森林里植物的种子。这样可以顺势引出后续活动。

 

在自然物教具的运用上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在当地容易觅得的自然物,二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物品,三是简单且多用途的。例如上面提到的种子,在种子对对碰结束之后,还可继续用来做种子的自然观察以及物种的讲解。



3

不简单的眼罩

如果说《与孩子共享自然》是自然游戏的鼻祖与圣经,那么“盲行”与“我的树”也成为了自然体验活动中较常使用的两个游戏。“盲行”的玩法与“我的树”的玩法参考”南北货 | 如何通过书籍学习自然游戏?”,给这两个游戏各加一点料,将会变得不一样,也更能带入想要创造的情景以及达到自然体验活动的目的,而不是“照搬”游戏。


2.jpg

-盲行-


盲行经常被用作团队信任游戏,也被用来带领到大自然的情景,或者打开听觉。

例如要带领一群孩子走到自然里观察,有一段100米左右的道路,我们也通常使用盲行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我们尽量选择不同材质的地面行走,让参与者感受到地面的变化。踩在水泥路与踩在树林里落叶上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有时候为了造成方向感迷失,还会再转几圈。


3.jpg


有一次,我们尝试让所有人脱掉鞋子与袜子,光着脚进行盲行,大家打开的不仅仅是听觉,还有触觉。去感受脚下的变化,光着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蒙着眼,这样的触觉体验显得更为特别。

此外,盲行经常选择的地点是在鸟语花香的树林里,目的是打开参与者的自然听觉。

不过我曾经尝试过在马路边的人行道上做盲行,那是在一群参与者都很熟悉的小区外的人行道上,旁边是车声喇叭声。

那次盲行结束后的分享里,参与者提到“原来自己每天最熟悉的地方是如此的陌生,关闭视觉之后的小区与公路,剩下的就是各种声音的世界。”同样是打开听觉的游戏,只是在人行道上的盲行,能够刺激的是对生活环境的另一种认识。

 

自然游戏的创新不只是说从0到1,可以是从1到10,由一种游戏为基础,设计不同情景下不同的玩法与导入。


4.jpg

-我的树-


“我的树”的游戏可打开触觉,建立人与自然的联结,同时是绝佳的亲子互动的游戏。可以去摸树,其实也可以去摸花,我们曾经在花园里尝试过改编成为“我的花”。

方法上只是把去抱树的动作,变成了去闻花香(之前要调研是否有花粉过敏的参与者),从触觉到嗅觉,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感受,从我的树到我的花,做了一点点改变,却能够用在不同的活动中,不用在花园里为了做“我的树”而放弃了大片的花海。


5.jpg


目前搜索词条中并没有对“自然游戏”的明确定义,也难怪,自然游戏本就千变万化,你无法用一种定义来描述它。
最后,引用盖娅自然学校对自然游戏的描述来结束本文:
“自然游戏不是简单的玩耍、更不是输赢,而是在体验师的带领下,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听觉更细微地去感受自然。每一个游戏会创造一种情景,一种体验,或是营造出安静深思的气氛、或是充满热情地去表演、或仅仅只是为了好玩,参与者从平静中可以体验到强烈的灵动、从直接体验中深入透视自然规律。”


文/壮壮

图/花生



Copyright © 2016. 沪ICP备17000937号-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