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五月 星期一
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直以来,小路都深以为“自然,就是一种生活。”
我们所做的努力,便是推动这样的理念为更多人所知。
自然教育从业者原本也是普通人,他们只是在热爱自然的道路上先行了一步。体验、分享、改变,乃至影响身边的人,一切的改变都是”自然而然的“。
这就是我们播下的种子,静待花开。
本文是小路自然教育中心的壮壮,在自然大学的线上微课进行的课程分享——如何从自然观察认识动植物。唯有打开自然观察的任督二脉,才能在自然中创造无限可能。
壮壮: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为了方便爬楼的伙伴,我还是直接用文字来和大家分享吧。
我是来自小路自然教育中心的壮壮,其实这是第二次来到在线课堂了,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从自然观察去认识动植物。
刚才发的这张照片,有伙伴马上就认出了是阿拉伯婆婆纳。
的确,这是春天在路边最容易看到的一种小野花,在有些地方叫做满天星。
大家除了知道它的名字是婆婆纳之外,有没有哪位伙伴认真仔细观察过婆婆纳呢?
拾翠:有,扯花冠一下就能扯掉整朵花。
壮壮:有看到伙伴提到扯花冠一下就能扯掉整朵花,今天我想从阿拉伯婆婆纳的自然观察说起,如何去开始在自然观察中认识动植物。
可就是这样子一朵小小的蓝花,可以让一群成年人观察半个小时。
大家可以仔细看下照片,或者明天路过看到婆婆纳的时候,可以去看看,婆婆纳的四个花瓣是不是一样大的。
那天我们发现婆婆纳有对花瓣是一样的,另外两片花瓣中,最小的那片的颜色是最浅的。
婆婆纳还有2个雄蕊,1个雌蕊,再仔细去看还会发现花粉是黄色的,雄蕊的花柱是白色的,而对着最小的花瓣的花柱的底部的是紫红色的。
再来观察婆婆纳的茎,会发现被毛。
当观察了婆婆纳的各种特征后还可以做自然观察笔记。
当知道了婆婆纳的特征,并且做了观察笔记后,再继续了解它的其他特征,这样子我们才算是真的认识这种植物。
我知道很多伙伴在大自然里,看到各种动植物的时候,都喜欢问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树。
也有爸爸妈妈觉得自己都不认识动植物,所以很担心孩子会问类似的问题。
沈岚:可以了解是怎样的花,怎样的树。
壮壮:恩,是的,怎样的花,怎样的树,比这花的名字是什么,这树的名字是什么,更有意思,也更有特点。
其实要去认识动植物,不一定只是认识它的名字,而是可以从自然观察中,去了解了它的特征,观察到它的特点,然后这个时候再想办法去知道它的名字的时候,会有一种“神交已久,刹那相知”的惊喜。
继续给大家看这张图。
哪位伙伴看到过它们?
泉箐:葫芦藓
壮壮:恩,谢谢,华东的春天的草地上,很容易看到的细叶小羽藓。
只是如果我们没有弯下腰,蹲下来,可能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片绿色的苔藓,并不会知道它可以长出如同音符般的”小绿点“,可能又有伙伴会说,小绿点是什么?
细细鬼:孢子囊?
壮壮:恩,是的。
这些陌生的名词,会让一些伙伴望而却步,不过在自然观察里,我们可以说出这是像音符的小绿点,它弄破后里面是有液体涌出的。
当然如果是科学党,可以去说这是葫芦藓的孢子,雌雄同株异苞,雄苞顶生,花蕾状。雌苞则生于雄苞下的短侧枝上;蒴柄细长,黄褐色。
这些都可以根据观察来去认识动植物。
说到苔藓,可以拓展的内容很多,不只是去认识它的名字,而是可以继续去了解它在环境中的位置,例如苔藓是森林组成里很重要的一种植被植物。从而可以延伸到森林的植被组成。
所以我建议伙伴到大自然里的时候,不要总问: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树?也不用被动植物的名字“吓”到,不知道如何走到大自然里,其实名字不是最重要,而是当我们认识了解了这些动植物后,这些动植物的名字才变得重要。要不然只是知道这花的名字是什么,这虫子的名字是什么,在自然里遇上了却对不上号,也不算是认识。
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去打开五感进行自然观察,从大自然的奇形怪状、物候变化中发现自然之趣。
视觉--眼看:抬头看,俯首看,左看,右看,植物看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鸟类看羽毛脚头胸腹,看完大环境看细节部位,看完局部看整体。
听觉--耳听:闭上眼睛放大耳朵去听,通过声音辨别方向远近,学习动物发声能够记住声音的不同。
嗅觉--鼻闻:捡落叶搓碎闻,便便也可以闻闻看,不同叶子不同气味,记住几种有特别气味的植物:迷迭香、香樟、肉桂。
触觉--手摸:有刺的、粗糙的、光滑的、软绵绵的,都可以用手摸出来,打开触觉需勇气,摸后感受能记牢。
味觉--嘴尝:野果可以尝尝看,放入嘴里之前要知道是否有毒,野外蘑菇不轻易入口,野菜叶子可以试试看,酸甜苦辣涩。
这是前不久刚刚总结的五感观察的一些文字,分享给大家。
大自然里有很多奇形怪状,哪怕就是植物的叶子也是很多形状的。
接下来我想以观察叶子的形状的不同,去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发现自然之趣。
棕榈树的叶子,由于它生长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大的叶子有助于它的水分蒸发,不会因水分过多而死亡,而有些叶子边缘是锯齿状的是因为带齿叶缘的叶子定是减少侵害而演化成的,不同的叶子形状,也是给特定传播者以识别的标志。
所以当我们去观察到大自然的奇形怪状的时候,其实我们可以挖掘一下奇形怪状形成的背后的故事。
这样子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认识自然里的奇形怪状:披着长发的柳树,穿着马褂的鹅掌楸,顶着五朵云的泽漆,自然里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成为创作的素材。在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动植物的各种形状,会发现原来叶子会有这么多形状。
大自然有规律的变换着四季,鸟兽虫木们如约而至。我们通过观察自然,还可以寻找自然的节奏感。泽漆有规律的造型,向日葵、松果蕴藏着斐波那契数列的造型,都是自然孕育的节奏感。 我们从艺术角度去发现自然里的设计美学,通过那些节奏感的规律,设计有趣的花纹与图案。
其实分享了这么多,就如同广濑敏通老师提到的那样“ 听过的事,你会忘记; 看过的事,你会想起; 体验过的事,你会理解; 自己发现的事,你会有所感受; 只有通过亲自体验,并且自己留意和发现, 人才会拥有那份真实的感受,也只有自己体验了才永远不会忘记”
从自然观察里去认识动植物,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可以就是从家门口开始啦。
走在小区、公园的时候,我们习以为常认为绿化带都只是植物而已,没有去留意过它们,不觉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晨间醒来,把鸟鸣当做再平常不过的事,却不曾留意过它们叫声的不同。
大家有仔细去观察过土壤的秘密吗?有在家门口的小区里发现蚯蚓吗?
有没有认真听过麻雀的叫声,知道麻雀是如何飞起来的?
这些都是家门口就可以看到的。
其实只要去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原来麻雀是前进都是一跳一跳的,不是用走的,你会发现鸟儿并不是长得一样的:白头鹎的羽毛是橄榄绿色的,棕背伯劳戴着一副“墨镜”。
春天到了,大家都可以走出家门口,开始进行自然观察啦!
最后以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分享:自然,不用到远方,就在家门口,我们一起去探索和发现吧!门外,有一幅巨画,名叫自然。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自然教育”,欢迎关注。
电话
关于我们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田山庄村141号小路自然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