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货 | 如何通过书籍学习自然游戏?

2017 三月 星期一



书中自有黄金屋,小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度被誉为“自然教育圣经”的《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学习自然游戏的方式方法。

书中的许多游戏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合成年人的自然体验。本文精选了书中的一些游戏,和大家一起分享。


1.jpg


本文除了精选了书中的一些游戏之外,还和大家分享了一些我们实践下来比较经典的游戏,自然体验从不缺现成的方式方法,缺的是知行合一的学习与实践并行的能力。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有心并且肯用心去学习,便可以通过书籍来学习自然教育的许多实用的干货。希望读完文章的你,可以在实践中将书籍中的知识消化,可以在一次次体验中,有更多的创新。

自然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行万里路,更要读万卷书,多思考多尝试,唯有知行合一,才能将书中的知识转化成行动的力量。


1

亲近自然


自然游戏的初衷便是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大家体验自然。这一章的游戏旨在带领大家用一些全新的,神奇的方式与自然界的其它生命融合。换一种视角和角色,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感动。

大地之窗

1-2.jpg

图片来自小路x四叶草堂落叶特别活动


这个游戏是让孩子躺在林地上,用树叶、小树枝以及松针把每个孩子的身体盖起来,只把脸露在外面,靠近头的部分不要有东西挡住视线,让孩子产生融入土地的感觉。大地之窗,让我们用森林的眼睛看森林。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延伸开,埋在草堆里,收割的麦田里,唯有置身于自然之中,用大自然的视角去看万物,才能更加理解它,唤起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树的心跳

2.jpg


树和人类一样也要休息,呼吸,进行“血液”循环。树的心跳是一首美妙的生命之歌,早晨是听树的心跳的最佳时间,此时树正把它的树液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枝丫。

选一棵直径至少15厘米并且皮比较薄的树来听它的心跳,多试几个地方,找到最佳“听点”,听完树的心跳,我们还可以尝试听听其它哺乳动物和鸟儿的心跳,感受声音的节奏感和生命的韵律。

2

打开感官的游戏

蒙眼游戏是许多自然体验活动中常被用到的自然游戏之一,“把眼睛蒙上,能消除我们心中的偏见,延展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们必须调动平时很少用的感官去听、去触摸、去闻,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这些感官上,各种感觉会灵敏许多。”

盲行

3.jpg


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另外一个带着他的伙伴走任何有意思的路,期间可以带领他摸一摸旁边的树,听一听鸟鸣,闻一闻花香。

我的树

4.jpg


通常我们两人一组来玩这个游戏,一个蒙上眼睛,另一个带领他穿过树林来到一棵树前,让他通过除了眼睛以外的各种感官各种方法去认识去记住这棵树。然后迂回地把他带到起点,摘下眼罩去寻找刚刚那棵树。

盲径

5.jpg


蒙上眼睛,沿着绳子去漫游。如果道路较为平缓,可以让参与者脱掉鞋子和袜子行走,与大地亲密接触。道路要富于变化,有主题和神秘感,比如在树林里的盲径可以把绳子的结束之处引导在树上、树洞里,试着让参与者沿着绳子爬到树上,引导员一定要事先告知每一处都有保护你们安全的引导员保护大家。

蒙眼毛毛虫

6.jpg


多人一组,排成一队,两手搭在前一个伙伴的肩膀上,蒙上眼,第一个人需要睁开眼带路。引导的老师在最前面领路,带领大家走几段有意思的路,路上变化越多越好,满是落叶的树林、有坡度的草坪、溪水边……走到一片开阔风景又美的地方时,让大家摘下眼罩,回头是否能找到来时的路。

3

自然观察的游戏

每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会很自然地去证明他们自己,这一章的游戏通过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来激发孩子们观察自然的兴趣。帮助孩子发挥探险精神,培养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

声音和颜色

7.jpg


声音——在安静的树林、草地、湿地、公园里,让孩子们躺在地上,双手握拳举向空中,只要听到一个鸟叫声,就伸出一根手指,看谁的听力好。也可以选择听任何一种声音——草丛里的风声、落叶声、急流声等等。

颜色——让孩子们站着不动,观察眼前有多少种颜色和光影深浅的变化,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观察自然的能力。

伪装的小路

8.jpg


找一段没有杂草和灌木遮挡的,可以看到地面的小路,选择一段确保能容两个人通过,大约20~30米长的小路,路上放上一些日常用品做道具,有几样是特别显眼的色彩物品,其他的要尽量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然后让孩子们去寻找,完成后告诉他们物品的总数,鼓励他们再去寻找一遍漏掉的东西。这个游戏可以用来介绍“保护色”,培养孩子们的观察与专注力。

复制

9.jpg


在活动场地附近收集10种常见的自然物,把它们放在一块手帕上,用另一块手帕盖住,让孩子们在手帕掀开后观察25秒,仔细看里面的每样东西,然后分头在5分钟内,在附近去找到这10样自然物。分享的时候,每次取出其中一样东西讲解其知识和故事,问孩子们是否找到了。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并且对岩石、植物、动物等产生兴趣。

微观之旅

10.jpg


孩子们沿着1~1.5米的细绳趴在地上慢慢向前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这一路上微小的事物,平时被忽略的小昆虫、露水,这片缩微的森林世界让孩子们如痴如醉。

4

生命平衡

孩子们在课本上学到许多生态学知识,而书本的知识往往无法转化为直观的感受。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本章的自然游戏,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然体验,从了解到热爱,再去自发地思考自然与生命。

我的森林

11.jpg


给每个孩子一张 “地契”,假设他拥有2平方公里的土地,孩子们在这块土地上用树、动物、山川、河流,营造出自己想象的森林。让孩子列出自己森林的结构框架,把它们画成一幅画。在分享的时候,让孩子们讨论他们各自的森林能否年复一年维持下去,是否选择了典型的食物链:食草动物、植物和分解者。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分享情感,以及引导出自然平衡的理念。

争抢湿地

12.jpg


孩子们扮演湿地中栖息的鸟儿,旧报纸代表湿地,每只鸟儿站在属于自己的湿地上,引导员说出湿地被开发被消失的理由,报纸被抽出,上面的鸟儿飞去和别人共享一块湿地,当所有鸟儿抱着站在同一张报纸上的时候,游戏进入分享环节。这个游戏引导孩子们对湿地的关注,以及思考人类与湿地和生态平衡的关系。

5

学习是一种乐趣

探究不同生物的生活方式是极其迷人的事,本章游戏创造出一种令人兴奋的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我是谁

13.jpg


这个游戏类似于在综艺节目里常见的猜词游戏。将一张画有动植物图样的图片放在孩子背上,以便让其他孩子看到,但不要让他看到图片,他提一些问题去猜测自己的身份,别的孩子只能回答“对” 或“错”。

这个游戏可以用来复习之前学到过的动植物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猫头鹰和乌鸦

14.jpg


这个游戏适合复习巩固学习过的新概念。把孩子们分成两队--猫头鹰队和乌鸦队,面对面站好,间距一米,各队身后留大约5米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领队出题,让两队判断对错,如果是对的,猫头鹰队就去抓乌鸦队,在乌鸦跑回5米后的大本营前抓到的都变为猫头鹰对的新成员。反之亦然。这个游戏对所提的问题要求比较高,最好是整场活动中大家共同经历过的事以及共同学习到的知识。

寻宝

15.jpg


列一张“宝物清单”让孩子们去寻找,这需要事先对活动场地进行踩点,清单里的宝物需要场地里都能找到,寻找的难易度可以根据参与者的年龄来设置。

实践下来发现,孩子们往往特别喜欢类似寻宝这样的游戏,也许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完成一道道关卡游戏的那种荣耀感和成就感吧。寻宝游戏还可以和伪装的小路这个游戏相结合,提前在活动场地隐藏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昆虫模型、松塔等让孩子们去寻找,其乐无穷。

6

玩耍与发现

偷偷地接近动物和“敌人”,悄无声息地移动,训练眼睛、耳朵的敏锐,本章的游戏希望能够通过刺激好玩的体验,让孩子们同自然界的接触从一开始就有愉悦感,并且陶醉其中。

伪装

16.jpg

图片来自王十六


玩这个游戏最佳的时间是黄昏或者夜晚,把孩子们分成两组——隐匿者和搜寻者。隐匿者在道路两旁指定区域藏起来,每个藏起来的人,至少要暴露点什么,因此他们要尽量学习保护色,去和周围点自然物融合在一起,才不会让人发现。搜寻者尽力像动物那样去思维,去感知周围自然物中“附加”的那部分。

蝙蝠和蛾子

孩子们围成一个直径3~5米的圆圈,选出一个孩子当蝙蝠,蒙上眼睛站在中间,选出3名(可根据总人数调整)孩子充当蛾子,也站在中间,蝙蝠要去逮蛾子。只要蝙蝠一叫“蝙蝠”,蛾子便回应一声“蛾子”,蝙蝠根据声源来去逮蛾子。这个游戏可以用来教适应、自然选择、食物链、听觉等概念,引导员在讲述游戏规则时,可以传授蝙蝠传输声波的方式。

7

探索大地之心

独自在户外能产生强大的内在力量,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位老师,孩子能和他们直接交流,被自然而然地打动。

探寻一块自己的天地

17.jpg


选择一个动植物丰富的地点,将孩子们分组,按照“探索指南”的要求,找到自己的地方并且完成相应的任务,在指定时间内返回进行分享。

探索指南可以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小天地的路线图,写下对那里的第一印象,可以让孩子们找一棵最喜欢的树来观察它的特征,也可以让孩子们记录各自声音、颜色、气味……可以根据环境和季节特点来设置不同的指南任务。

如果带孩子进行同一地点的系列课程,这个小天地可以作为每次活动的“秘密花园”,让孩子们观察他们各自小天地的物种变化。




Copyright © 2016. 沪ICP备17000937号-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