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九月 星期一
此刻的心情依然很激动,
那种激动不亚于小时候通过努力考上了自己想去的学校,
也不亚于终于和喜欢的人牵手走入殿堂。
过去的五年,我们一直努力着,希望有一天在小路的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努力,走上属于自己的那条小路。
直到今天月例会与下半年计划会议,听完伙伴们的分享,以及对项目的理解,心中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在回来的公车上,和小路的顾问一职在微信上分享这种心情,也将喜悦通过朋友圈分享,只是还有很多很多想说,所以此刻听着窗外的雨声,开始这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不仅是还原今天会议上的高光时刻,更是来自一个不太会表扬伙伴也不擅长画饼的小白CEO的内心独白。
想来距离上一次写这样的文章已经过去整整五年,五年前给小路的潜在的合伙人写的那封情书,到现在,重新动笔给超能路战队现在的18位小伙伴(真的是巧合吗?十八罗汉)表白,把过往无法说出的感动以及对未来可期的梦想说出来。
小路在七月底的例会上提到,未来小路是一个无限拓展又稳定的六边形网状组织架构,提到了团队各个项目的需要协作。
今天的会议上,作为第一个汇报的自然之路项目负责人海莲,激情高昂的总结了在过去一个月工作中,从团队学习到的“协作出成绩”,列举了她看到了其他团队如何写协作,以及自然之路和其他团队协作的成果。
惊喜的不只是这句话,而是自然之路项目团队找到了项目定位,并且真的从支持团队内部项目出发。主动、热情、行动力、战略眼光,这些都能从这次项目汇报中看到。
此外,在其他项目团队汇报过程中,也不只一次的提到如何真正从团队出发,更好的去合作,不是只做自己的项目,而是一起去做更多的项目。
过去一个月,最大的变化,是小路从5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团队,逐渐变成5个形同兄弟姐妹的产品,彼此扶持,又彼此相依。
举个例子,一小时自然时光与紫米计划目前就在合作一小时自然时光初阶引导员这个产品,另外一小时自然时光可持续发展临时组建了新的项目团队,小路原来的项目组也基本均可参与其中。而最近办公室一起为清泽自然全员画画的事情,也是协作最好的呈现。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我更想说,一群有着相同的信念的伙伴,彼此支持、成长、协作,不只是走得更远,还能够创造奇迹!
“因为看到其他团队伙伴都在努力,所以自己也开始努力。”这是今天月例会上触动我的第二点,同伴成长的力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
过去两个月,不只一次在办公室听到:
“青栀,你怎么可以这么厉害!”
“椰子,你的表格的计算公式如何学会的。”
“哇塞,你画得好棒呀!”
“蘑菇妈妈,你可以介绍下一小时的运营吗?”
“石头,你应该来做全部项目的运营,而不是做紫米的产品。”
…….
很多变化与成长,是在自然的发生的。这种同伴促进彼此成长,真的被看见了。
七月例会后,我给导师发过这样一段话:“最近感觉团队的能力蹭蹭蹭上去了,有点心慌,因为大家的能力比之前真的上升了一个梯度,不知道是量变还是质变,还是暴风雨来临前的运气。”
今晚回来我又和导师发一段话:“团队真的已经从量变到质变,感觉大家真的很棒,也感到自己不能够在偷懒了,要不然没有办法能够支持到大家的成长。怎么说呢,现在的每个伙伴,感觉都是对的人,在对的岗位,一起去做大家心中的自然教育与小路。”
当这一切自然而然就在月例会中发生的时候,就是对的时候。
从成立开始,我们就不断被别人质疑专业性不够强,团队人员不够资深,也一直在寻找小路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直到此刻,我真的想说作为一个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团队,要做好一个行业平台型机构,挑战是很大的。2014年开始小路团队就在质疑中逐渐成长,一个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机构,如何去做平台型支持机构。五年过去,直到此刻,我们依然坚信小路可以成为一个行业的支持者,成为一个平台型机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念与坚持,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小路团队“竭尽全力做到当下做到的最好!”,而小路的竞争力也就是团队做事情的风格——“用心、创新、拥抱变化”。
我们是以“人”组成的机构,在组织架构上从最开始的”产品“与”运营“两个独立的部门,到过程中的项目组,再到此刻的稳定的六边网状结构。在组织上,这个年轻的团队也在不断探索属于小路独有的组织机构。
要成为一个好的行业基础建设支持型机构,我们相信团队内部也要彼此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最初的单独的项目组、部门,变成现在的彼此相连,网状支持的体系。以行政服务中心为枢纽,项目团队之间能够更好垂直深入领域,并又能彼此合作共赢。这可能是青色组织的雏形,也可能是进化型组织的架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适合小路的模式。
小路的六边形网状组织架构
我们期待新形态的组织方式,能够更高效、更专业的实现平台支持的工作方式。
未来,我们希望每一个角,每条边,每个产品项目组,都能联结更多的资源,都能支持到更多的团队,六边网状结构变成真正的蜂窝结构。
无领导工作小组的机制
在未来的社会中,没有人是可以单打独斗的,小路也是一样,自然教育也是一样,只有用心去做好每一个当下,走好每一步,在积淀与经验中不断迭代与创新,在变化中找到属于小路发展的那条独一无二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去做更多事情。
昨天看到文章中有这样子一句话:“一个品牌,无论生意做到多大,如果没有能力向它的用户,持续输出情感关联和安全感 …… 品牌代表的不是‘最好有多好’,而是‘最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小路是谁?
是立足社区自然教育的一小时自然时光,
是支持乡村与农场自然教育的乡育未来,
是致力于行业人才培养的紫米计划,
也是开启教学方法研究评估的自然之路,
还是努力用自然教育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清泽自然,
以及努力为各个项目服务的行政服务中心,
它是超能路战队每个路人心中对自然教育理解的实践平台,
对自然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梦想起点。
(点击项目名称可以详细了解哦~)
从小路,到我们的小路,是一次次工作汇报过程中的团队学习,也是一次次午间十五分钟的路记时光,还是在每一次项目合作中的共同成长,五个人吃两份饭的情义。
条条小路通自然,期待每一条小路,都有swne,感谢每一个走在小路上的伙伴:
经常再做五分钟工作一不小心就是凌晨2点的一小时自然时光亲妈。
擅长设计误打误撞成为了小路空窗了两年半的品牌传播。
明明是一个懂运营却又要沉心做紫米产品的95后老干部。
每一个月都看得见成长的自然之路潜力股。
半路拐来不到85斤个子娇小却撑起整个清泽的小丫头。
忠诚临危受命中又有自己思维的退伍军人。
ppt做得很好能处理各种琐事还可以填项目申请的ceo特助。
懂教育还不太懂自然理性与感性一体的研发人员。
永远热情洋溢兴致高昂能力超强的路粉kol妈妈。
在小路已经好多好多好多年的财务总管。
外加2位入职才2天背景很不错的研修生。
还有2位00后给予团队无数欢乐的实习生。
当然还有只会来一个月的合作伙伴的见习生。
在用小路的方式支持小路发展的小路联合创始人 。
以及我这个会经常偷懒怕处理各种关系的挂名ceo。
身怀表格绝技的小路宣传大使 。
未来有多远,没有人知道。小路可以走多远,是每一个路人可以去创造的。只要相信,这条独一无二的路上,每一个遇见的路人,每一段携手同行的路上都会有美丽的风景,也相信这些有趣的灵魂相遇,碰撞在一起,莫欺少年穷,我们会真正书写出属于小路的swne。
壮壮
2019.8
电话
关于我们
地址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田山庄村141号小路自然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