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故事带你走过40+紫米的十期历程(下)

2017 四月 星期三



从2015.7.10到2016.10.6,紫米40+走过了10期,陪伴142名学员在自然教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我们想用10个故事,分上下两期,来跟你们分享10期的点点滴滴。




06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周末班

“为什么你们紫米计划没有周末班?”很多全职工作的伙伴,经常打电话询问路人们这个问题。

曾经在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周末班里,只有8个学员,是人数最少的一个班,也是顺利毕业率最低的一个班。


在紫米培训里有一个规定是迟到了请假超过10分钟需要重修才可以毕业。当初出这个规定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作为一个自然教育从业者,所有的行为都是做示范,按时是首要原则。而周末班,学员们无法调到同一个频道,也无法将注意力专注在一个点上。

 

因此,从培训效果与课程设计,学员习惯培养上考虑,三月周末班之后我们决定不再开设周末班~这一期的8个紫米学员也成了紫米历史上唯一一届周末学员。

为了对得起唯一一届的称号,他们经常会在小Z与小L的带领下,去外滩看敲钟,去野外清山,革命友谊杠杠的。



07


请记住团队的感觉

紫米计划带给学员的第一印象是“体验”,期待每个人首先打开自己,在体验中积累感悟。

其中的一项体验,名为“团队”。

第一天培训的压轴是60分钟分组挑战,也被学员们称为“不可能任务”。60分钟前,所有人判定“绝对不可能完成”,60分钟后,判若两人“好像也没那么困难嘛”。


第七期,在深圳的梧桐山,我们遭遇了史上完成其中一项任务速度最快的团队。在最后的分享中,该组一名伙伴羞涩道:“功劳都在于组里的几位大神,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帮他们端茶送水,拍手叫好而已。”

伙伴们各有所长,遇见大神一招搞定的时刻,千万别默默走开,团队需要欢呼鼓掌的你。

 

设计这个环节的初衷之一,是期待大家记住关于团队的感受,60分钟里的分歧、争吵、共识、协作都是真实的。

(当期某一学员,在给自己的自然礼物上,画了所有学员和讲师的自然名)



08


唤醒心中的那个小孩

不止一个学员说在紫米培训里找回儿时的记忆,从幼儿园之后就没有画过画,到想起童年时候的那个老师;从拍下记忆中的童年,到光着脚走路。

而这一次小H更是将所有伙伴都“吓”到了,闭着眼光着脚沿着绳子走不过瘾,最后沿着绳子的重点直接爬上了一棵树(我们的本义只是将树作为终点的标志),惊呆了现场的所有小伙伴。

分享之时,才知道她小时候是爬树小能手,这是要手脚并用打开感观去观察自然的节奏。

 

自然不只是儿时的那片山坡,也不只是旅行的时候遇见的美丽山河,自然体验活动不一定需要自然环境好的场所,紫米培训能够唤起那个心中的小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信手拈来的场地里进行培训。

在十字路口转角的草地上,那个上午每个人趴在草地上进行了自然观察记录,那个下午大家一起跳舞,一起表演。就如同小时候在墙角边观察蚂蚁搬家一样轻松,就像放学回家路上去捡落下的苦楝子做弹珠一样容易。



09


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小路的简称是SWNE,我们想何不以S,W,N,E为原型创造4个游戏,一来让学员亲身体验自然,二来借此传达小路的自然教育理念。

W的游戏是舞蹈,肢体表达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有障碍,寓意自然教育的路上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域。


往期的形式是分组,每人将抽到的一句话表演出来,每组串成一台3分钟的迷你剧。第9期,在深圳,讲师西米决定改变形式,让学员们“不舒服”得更彻底些。

每人抽到关于某自然物的不完整句子一句,自行填补完毕后表演出来,直到有人猜出完整句子内容来为止。

对于这当头一棒,紫米潜能开发中心威力再现,原来蚜虫敲一下自己的牙齿就能让别人猜到,蛇蜕皮要在大热天找来外套当道具并且在地上扭来滚去,一切命运都掌握在其他伙伴们的蕙质兰心之中。

不管自己的舒适区是否已经突破,观看其他人表演总是欢乐无限的呢。



10


实践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自认为紫米与行业内其他培训最大的不同,在于课程以实践为最终目的。

我们在报名信息中披露的课程安排,最后一节是毕业设计,所有学员满心以为这是虚拟的过程,纸上谈兵或是最多分组互相演练罢了。


直到第三天,26小时结束之时,当讲师告诉大家,毕业设计千真万确是由团队成员从设计、招募、执行一条龙的,并且是面向普通公众开展的一次活动,小编最爱这个时候学员们脸上的表情了。


其实,实践并没有那么可怕,请听第十期的两名学员分享:

小A:我来参加紫米纯属是打酱油的,对课程设计兴趣不大。但是没想到今天,我们团队完成了一次如此精彩的活动,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带领活动,而且参与者反馈很好大家玩得很开心。

小B:以前我看到孩子是最头疼的,没想到今天一次2小时的活动让我成了孩子王,原来我也可以hold住那么多孩子,带着他们体验大自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Copyright © 2016. 沪ICP备17000937号-1 All rights reserved.